台劇《通靈少女》躍上HBO,在23個國家同步上映。劇中主角高中生謝雅真白天是戲劇社社員,晚上則在公廟當起神明與信眾之間的溝通者。《通靈少女》特殊的故事題材、背景以及角色設定,讓傳統信仰隨著這股熱潮重新被認識,民俗活動的設定也讓觀眾耳目一新。

傳統與現代的思維有些可以並進,有些卻漸漸為新觀念淘汰。傳統信仰中,燒香、燒金紙是民眾貼近神明的方式,但根據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龍世俊揭露,香客在廟宇中,所接觸到懸浮微粒(PM2.5、PM10)的濃度,比起在居家中高出5至16倍;也比當時廟宇外馬路測得的濃度平均約高上4~5倍。台北行天宮也一直無法擺脫「中山區大煙囪」的比喻。

2014年8月24日,台北行天宮宣布兩天後(26日)起禁香,此一宣佈震驚社會,隨之而來的社會輿論,一時間難以平息,更讓環保與文化間是否存在雙贏局面的問題浮上檯面。

圖.行天宮禁香後,PM2.5濃度明顯下降

禁香有助於降低PM2.5

行天宮實施禁香措施是從2014年8月開始,上圖為禁香前一年與禁香後同月份的PM2.5濃度比較。從2014年8月後的濃度變化可看出,PM2.5已較前兩年降低許多。

但也有兩個例外。從圖中可知,兩年二月份為農曆過年,因民間習俗所致,周邊居民在自家燒香、燒金紙,致使濃度上升,加上東北季風強度不同,也會使污染粒子吹送至中南部地區;另一例外則在七月份,兩年的濃度均較接近,可能因測量器有些微誤差而影響檢測結果。

除此之外,皆發現禁香後PM2.5濃度顯著降低,可知禁香對於改善空氣品質的顯著效果,這是支持禁香的廟宇信徒樂於見到的結果,也是環保署近年來積極呼籲期望達到的成果。

不過,由於燒香、燒金紙的習俗由來已久,也出現行天宮不重視傳統文化的社會聲浪。並且認為行天宮公告禁香,將會造成香客流失的惡果。

發現爐丹含有重金屬

對此,行天宮執事李楚華表示,建廟時就已有用「心香」敬神的觀念,可視為「禁香」的源頭。他說,神明是道德最高的,並不需要民眾用有形物去供奉,因此幾十年來始終秉持不燒金紙的原則。李楚華還指出,對於廟方與信眾來說,爐丹原本是純淨、且經過恩主公加持的,因此許多人習慣帶上一把回家保平安。不料在民國87(1998)年時,消基會抽驗宮內爐丹,發現含有重金屬物質。

行天宮於是尋找問題的原因,發現因為行天宮外攤販很多,儘管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已公布香品成分,卻無法控管香品來源。行天宮於是昭告,五年內一定會減香,也開始對信眾宣導。

民國92年,香爐從五爐減成兩爐,拜桌從27張減成15張,也訂下10年內禁香及禁供的規定。從民國92年至103年共十餘年間,已足夠攤販調整經營重心,減碳觀念也因此深植信眾心中。由此可知,行天宮並非無預警禁香,反而是十多年努力的成果。

禁香後,行天宮表示,香客並未減少。同時,少掉燒半炷香的時間後,香客停留時間也減少了,廟內流動性自然提高。加上原先十五張拜桌撤除後,場地視覺上也變空曠了。

圖.行天宮內信眾依然虔心,禁香後香客人數並未減少(記者許家瑜/攝影)



儘管行天宮並無拋磚引玉之意,但各廟在行天宮重大的改變後,也有若干回應。台北市龍山寺廟方表示,目前新聞報導龍山寺將跟進禁香實屬流傳,是否比照行天宮以手代香進行拜拜祭祀,仍未確定。

但實地走訪龍山寺,香客對於禁香多持正向態度,表示不使用香能有效降低空氣污染,且以手合十祭拜還是會繼續來廟內參拜。「心誠則靈嘛!」一名經常到訪的信徒如是說。

線上拜拜點子新 參與率低

除了實在參拜外,目前也有線上拜拜,但經資料分析後,發現民眾參與度並不高。

圖.近年來搜尋「線上拜拜」與「網路普渡」次數比較圖


一般民眾會到廟宇,也會在家祭祀,因此政府推動線上拜拜以落實環保。根據SimilarWeb網站流量分析,北市政府於2015年設置的「拜拜減碳 神明稱讚」網頁,每月份平均瀏覽人數少於5000人,並不屬於熱門網站,而進入網站的訪客平均瀏覽時間約1分15秒,每次瀏覽1.75個頁面。但造訪該網站只瀏覽一個頁面便離開的比例將近8成,可見多數人對於網站內容並沒有興趣。其中,有84%的訪客是透過搜尋引擎進入網站,搜尋的關鍵字包括網路普渡 、環保紙錢、減燒⾦紙、電⼦⾹、燒⾦紙等, 關鍵字與傳統燒香方式牽涉到的環保議題有關,可知進入瀏覽的人關心傳統習俗造成空汙議題,但由瀏覽人數與停留時間可知,關心者仍為少數。

圖.禁香議題關鍵字討論熱度解析


而從行天宮禁香相關新聞的網路留言文字雲可以得知,最大的爭議點仍為傳統以及環保之間的抉擇,也看到石化、工業等關鍵字。對於空氣汙染來說,寺廟及居家燒香造成的細懸浮粒子,當然不及工業排放,卻是民眾最常近身接觸的。從健康的角度出發,禁香減量的確有助於減少人體暴露於空氣污染。

就像行天宮一樣,勿以善小而不為,改變觀念也許可以促進更多人,投入減少空氣汙染的實際行動中。